【中美解碼】中美打「新冷戰」 簽貿協難上添難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9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意識形態分野之下,中美缺乏互信
  • 3大因素,令中美很難達成實質協議
  • 中美或在限期前簽階段協議,但長遠矛盾難解

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30日赴美談判,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唱好磋商進度,但商務部長羅斯卻唱反調,直指「我們離達成協議還有很長的路」。作為主管部門之一,羅斯的表態顯然不是隨口胡謅,那麼中美談判的艱難,究竟難在哪裡?

特朗普無論在白宮會見記者、抑或在推特(Twitter)發帖,都不斷聲言兩國有可能達成貿易協議;同時,彭博社也引述知情人士稱,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、財政部副部長廖岷、與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昨天(28日)抵達美國,與美方展開前期磋商,為劉鶴30日赴美談判作準備。

意識形態角力之下 中美缺乏互信

這些跡象都彷彿反映,中美這一輪談判已「入直路」,兩國最終達成貿易協定的可能性,正在持續放大。

但這一切在81歲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(Wilbur Ross)口中,卻呈現反高潮。他接受彭博電視訪時表示,「(中美之間)比較困難的問題是結構改革的部分,尤其是知識產權、平等進入市場是、強迫技術轉移等」。他接受CNBC訪問也表示,「我們離達成解決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」。

Miles and miles away from any trade agreement......

可以預期,中美兩國貿易問題仍會在崎嶇路上前行。

羅斯雖仍未最終確定會否加入美方談判團隊,但作為商務部長,他直接過問中美貿易角力之事,也深刻了解兩國磋商究竟「卡」在哪裡?他唱淡中美談判前景,似乎預示兩國能否化解矛盾感到悲觀。

3大因素下 中美很難達成實質協議

此前坊間分析中美貿易談判之難,比較着利益層面,但有一個因素較為人忽略的,是中美關係重新定位、乃至兩國意識形態的分野,令兩國要達成具實質意義的貿易協議,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。其中主要體現於三點:

其一是戰略對立不利談判

特朗普政府去年發表的國安報告,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,爾後中美陷於類似舊日美蘇對立的冷戰氛圍,接下來又爆發中國電信巨頭華爲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扣押、華為遭美國為首陣營圍堵......連串事件令中美互信陷於極低潮。在此背景下,兩國要談貿易協議難上添難。

其二是中方讓步等於承認美方指控

中方一直在否認美國任何關於竊取知識產權、間諜、出口補貼的指控,如中國在餘下未來一個月的磋商中,在這些結構問題作大讓步,無異於曲綫承認美方此前指控。這或許是不可能的。

其三是兩國對不公平的理解有異

中美兩國經濟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,美方認為貿易不公源於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、對國企的補貼等;但中方對此不同意,認為美方要求中國作結構革是干涉內政;並相信中國只要加大向美方採購,便能達至中美貿易公平。這反映,兩國缺乏達成一致共識的切入點。

有觀察人士直指,中美在「新冷戰」氛圍下,很難達成實質意義的協易協議,兩國儘管能在3月2日前達成一些共識,也相信只會是階段性、策略性的協定;主調是防範貿易戰持續升級傷及自己經濟,而難以長遠化解矛盾;可以預期,兩國貿易問題仍會在崎嶇路上前行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